2016年8月11日报道:今夏,全国大部分城市经历了暴雨侵袭,让很多电动汽车“搁浅”。某晚,北京竟有200多辆电动汽车因暴雨导致车辆故障。7月7日,南京玄武区徐庄软件园环园东,两辆电动客车因泡水,先后起火。
充电、电池故障、碰撞等都是导致事故的主要诱因。去年4月26日,深圳一辆电动客车充电时,由于过充引起电池过热失控,从而引发火灾;今年5月14日,珠海一辆电动客车在运营过程中,因电池故障导致起火。
据工信部统计,自2009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共31例,其中2015年以来发生17起,今年上半年发生8起。截至2015年底,事故率达到0.17‰,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多。而随着老旧车辆的增多,安全形势将更加严峻。
电池设计存在隐患
从31例事故分析发现,动力电池故障为主要原因。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遇到液体浸泡、隔膜破损、绝缘损毁的情况下,会发生短路,造成电池过热起火。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电池会逐步老化,导致各项参数发生改变,不安全因素增加。
此外,由于我国安装和组装电池组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导致生产的单体电池或电池组的生产一致性不高,质量参差不齐,电池漏液现象时有发生。电解液一旦泄露接触氧气,会迅速分解燃烧,并从单体扩散到电池组,造成安全事故。
还应注意的是动力电池系统在设计上也存在缺陷,有的电池喉箍(软硬管的连接物)位置不对,有的电池内部高压附件及线路排布不合理,有的电池系统防护设计欠缺,这些缺陷易导致冷却液泄露、短路、外壳破裂、接插件松动等问题。
由于很多动力电池组的密封性、抗压性并不符合国家标准,遇暴雨天气或泡在水中,电池组容易进水。而车辆发生碰撞后,由于电池组抗压性不够,受挤压后易变形,造成内部短路。
充电设备质量不一
目前,很多动力电池的BMS缺少充电异常保护机制,充电设备缺少主动保护机制,监控系统缺少相应的报警机制,导致过充现象时有发生,引发火灾。
有些厂家的充电设备存在质量问题,比如BMS发出充电停止指令时,充电机不能立即停止工作,造成过充引发火灾。还有充电桩材料、密封工艺达不到要求,造成充电枪拉弧、着火、甚至爆炸。
针对上述质量问题,我国已于2016年1月1日实施了5项新标准,但是数量众多的未达标老产品,目前还仍在广泛应用。此外,我国许多地方对现有立体车库、地下车库进行改造,大规模安装充电设施。这些车库晚间充电量高,瞬时用电量大,一旦一个充电桩失火,可能会引起连片火灾。
整车结构设计缺陷
目前,整车结构在防火、碰撞、防水、防触电等方面的设计上,仍存在缺陷。有些整车在设计时,防火隔离没有安全保障,电池和乘客舱之间没有形成热隔离。起火后,没有预警通知,不能及时、有效灭火或延缓火情。在逃生方面,尤其是电动客车,没有专用逃生门,导致发生火灾后,乘客无法快速疏散。
碰撞方面,大部分电动汽车仍没有实现高压断电和绝缘预警等安全防护功能。由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一般安装在车底,而高压部件一般布置在车身前部,所以一旦正面撞上硬物或底盘被刮破,可能损坏高压部件或挤压电池包,造成触电或短路,可能引起火灾。
另外,受制于我国制造工业的水平,整车的密封性相对较差,大部分车型未达到IP67安全防护等级(防尘、防水)。在暴雨等恶劣天气下,车身甚至关键零部件进水,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行驶,而电动汽车一旦长时间泡在水中,易引发火灾。
在防触电方面,目前电动汽车在设计和生产工艺上略显粗糙,车辆内部有裸露的导线,而且无防护栏、金属网等防止乘客直接接触的防护设备。特别是当电动汽车发生碰撞时,高压系统没有隔离和绝缘措施,也没有高压监控系统,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面对逐年上升的事故率,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记者了解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作为关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注重相关政策及学术研究的组织,分别召开了3次关于电动汽车安全问题的系列研讨会,探讨了电池安全、充电安全、整车安全及政策标准相关问题。
记者获悉,为进一步探讨电动汽车安全问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将于8月21日在河南郑州举办主题为“安全保障,引领创新”的夏季论坛。拟从宏观角度探讨电动汽车产业的安全问题及其未来发展。关注的重点是,电动汽车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种种安全隐患,如何完善电动汽车安全保障体系等。论坛还将探讨电动汽车产业相关标准及检测制度的完善,解决市场上现存产品的质量问题,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下一篇: 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不能用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