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中国电动车制造商超487家,产能过剩已不可避免。华尔街日报认为,基于“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国正在推动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内的十大重点产业崛起,国家及地方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的大力支持,是中国电动车企爆发增长的源动力。
然而,这些企业并不能全部存活。瑞银分析师Paul Gong表示,“这个行业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很多都会被浪费掉。”更有一些汽车分析师直接指出,未来能存活的电动车企可能只有1%。与此同时,华尔街日报认为,随着众多造车企业入场,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的淹没中国电动车市场。香港Gavekal Dragonomics技术分析师Dan Wang也表示,“中国希望成为一个高科技强国并赶上技术前沿,其中一项成本可能是产能过剩。”
随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火爆发展,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开始被业内慢慢关注。据中国流通协会统计,2015年至2017年6月底,国内计划投建的新能源整车项目超过了200个,相关投资金额高达10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各类车企已经公开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超过2000万辆,是2020年预定销量目标的10倍。
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在今年5月的一个公开会议上介绍,中国共有71个整车集团,新能源汽车企业有455家,其中,新势力造车企业有49个。而根据工信部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2017年度共有64家车企实际生产了新能源汽车,可见绝大部分车企还没形成实际产能。
中国政府正在加严对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投资监管,一方面通过严控生产资质,鼓励企业盘活僵尸资质、利用现有产能;另一方面也在严格控制已有资质企业的新增产能,要求企业产能利用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产品技术指标达到业内领先水平。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部分新创车企可能没有机会实际投产就被淘汰离场了。
虽然目前尚不能完全断定新能源汽车已经产能过剩,但中国政府正在对于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风险密切关注,并建立起产能监测与预警机制,要求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将上年度相关产能情况,于每年1月底前上报省级投资主管部门并抄报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