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说,由工信部牵头的《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以下简称“条件”)公布在即,顿觉一喜一忧。喜的是,前段时间不时能听到电动客车浸水着火的新闻,“条件”实施后,整车及关键部件的防护要求更加严格,对于公众交通出行安全有更好的保障。
忧的是,“条件”中对客车车身结构进行直接指定,明确要求“全承载整体式骨架结构”,这势必会将大量采用全冲压车身的日系及欧系轻客以及高端中巴产品全部“驱逐”出去,导致整个新能源客车行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改装企业全部出局
根据“条件”(征求意见稿)中第4.10.1条,“(电动客车的)整车应为全承载整体式骨架结构”。就是这么一条看似不显眼、在6000多字的法规正文中只占了一小行的一句话,却可能掀起轩然大波。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话中的含义,我们先来简单阐述一下其中的几个关键词。
首先是“全承载整体式”。什么是全承载整体式车身?“全承载”是相对“非承载”而言的一个词,是指没有传统的底盘大梁结构的车身,也被称为“鸟笼结构”,以前一直应用于飞机制造业的整体化框架结构技术,后来移植到汽车上,现在普遍在轿车、轻客、中高端大中型客车上采用(卡车是典型的有传统底盘大梁的汽车品种)。其车身采用封闭环结构,取消了传统客车的底盘大梁结构,整个车身参与载荷,上下部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在承受载荷时,使整个车身壳体达到稳定平衡状态。
“条件”(征求意见稿)要求所有车长大于等于6米的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燃料电池客车等电动客车都采用全承载车身,这就意味着,原来通过采购东风、一汽等客车专用底盘来制造电动客车的大量客车改装企业,被断了生路。
日系及欧系轻客企业被“踢出局”?
其次,“骨架结构”是什么“东东”?
根据公开资料,“骨架结构”这种车身结构,主要是通过钢管拼焊的生产工艺来实现的。这是客车行业一种独特的工艺手段,乘用车行业和卡车行业没有采用。它用矩形钢管焊接成五片独立骨架:左/右侧围骨架、前/后围骨架和顶盖骨架,然后用焊接工艺将五片骨架拼焊成整体车身骨架。客车骨架结构和工艺的特点是,投资可大可小,生产线上工人较多,很依靠一线员工的经验,有着丰富焊接经验的工人非常宝贵。
“骨架结构”跟冲压式车身结构是相对应的。冲压式车身主要是通过对钢板的冲压工艺来实现,这类车身的车门、车顶、引擎盖、后备箱盖等都是用冲压设备将钢板一次冲压成型,然后再把这些冲压件焊接到一起,最后成为白车身。冲压及焊接工艺的特点是依靠高精度的模具、夹具来保证工艺质量,具有很高的生产一致性,各项安全性能指标也比较稳定。
目前,车身冲压工艺在全球乘用车行业、纯轻客(VAN车)行业、卡车行业都得到了普遍应用(而且是主要的、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工艺形式)。其中跟电动客车行业有关系的,主要就是国内的纯轻客企业以及一部分国内高端中巴企业,包括福建奔驰凌特、上汽大通、东风御风、江淮星锐、南京依维柯、江铃全顺、福田风景、福田图雅诺、九龙轻客、南京金龙D11、厦门金龙凯歌、中通蓝迪、潍柴欧睿、金杯海狮,以及安凯宝斯通(去年9.3大阅兵时大放光彩)等等。如果“条件”(征求意见稿)一旦正式发布实施,这些企业的这类客车产品全部要“出局”。
下一篇: 保时捷将推电动汽车采用919八百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