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背后,中国充电桩事业任重道远。
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据彭博社报道,中美公共充电桩比例接近8∶1,仅北京一地公共充电桩数量几乎赶上整个美国。
充电桩行业将迎爆发期?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占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一半以上。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为200万辆,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5600万辆。而根据BloombergNEF的预测,到2040年,中国的电动汽车总数可增至1.62亿辆。
一位知情人士曾于9月表示,中国正在部署一项新能源汽车发展方案,即对当前至2035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规划,为公共和私人充电桩的数量设定新目标。据称,中国考虑届时实现电动汽车数量占新车总销量的60%。
外媒称,电动汽车对于中国谱写制造业超级大国的蓝图至关重要。中国正在为汽车制造商和辅助行业建设至少20个“电动汽车城”,并对电动车投入大额补贴。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伴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飞速增长,作为基础的充电桩数量也会毫无疑问地同步增加。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可能会有多达2000万个公共充电桩。截至9月底,中国共有46.6万个公共充电桩,仅北京就超过5.4万个。
“充电设施数量一直在快速增长。”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高管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电动车用户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充电,像买一瓶水一样简单。
相比之下,截至6月底,全美共有6万个公共充电桩。加利福尼亚州是充电桩保有量最多的州,有1.9万个充电桩,这一数字近似中国月平均增量。
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服务于不断增加的电动车驾驶者,也是为了让摇摆不定的消费者相信,他们可以改用电动车型,不必担心在驾驶过程中被困在路上。
在欧美,包括特斯拉和大众在内的汽车制造商正在牵头建造更多的充电设备,包括快速充电装置。
2012年9月,特斯拉发布了第一代超级充电桩。截至今年3月,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设了1441个超级充电站,共有超级充电桩12888根,而且该公司今年还计划建设更多的超级充电站。
早在2017年,大众集团就牵手宝马、戴姆勒、福特在欧洲联合成立了一家叫做IONITY的充电网络运营商。这家公司计划为整个欧洲的所有电动汽车提供全面支持。
IONITY的目标是计划在欧洲建设400个输出功率将达到350kW的快速充电站,并最终打造一个超高速充电网络,以对抗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网络。
在美国,大众集团也成立了一家叫做“Electrify America”的子公司。该公司计划在加州部署320 kW的超快速充电站,同时在美国境内采用“全国性的150 kW充电站+快速充电网络”的部署方案。
伍德麦肯兹咨询公司预测,到2025年,充电桩数量可能超过40万。
机遇和挑战并存
然而,即便充电桩保有量居世界第一,我国仍然难以够满足电动车消费者的需求。“给电动车充电非常不方便,有时甚至让人很抓狂。”一位北京班车司机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道。
此外,电价成本也是制约因素之一。夜间电价较低时,电动车车主排队充电的情况并不少见。“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特锐德一位负责人说道。
中国工信部曾于今年3月表示,一部分政府此前用于降低车辆价格的资金正被用于扩建充电设施。一些地方政府推出激励措施,以降低开发商的建筑成本,并降低消费者收费。
尽管挑战重重,中国有些省份的充电桩数量已经超过了欧洲部分国家一国保有量。其中,新疆的公共充电桩数量比土耳其和匈牙利还多;西藏的充电桩比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多。
“在充电设备业务中,要想拥有核心竞争力,这是一项具有挑战的工作。”特锐德集团董事长于德翔表示,“那些没能力这么做的公司将逐渐被淘汰。”
诚然,充电桩领域是一块价值不逊于新能源整车市场的“蛋糕”,现阶段市场参与各方依然在跑马圈地,为后续竞争做准备。但是想要在这块巨大“蛋糕”面前有所获,也并非易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传统能源巨头也在进行业务调整,以保证未来的生存空间。比如,英国石油公司和荷兰壳牌公司在中国大幅投资清洁能源技术。
今年8月,英国石油公司(BP)与滴滴出行成立合资公司,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开发和运营新能源车充电站网络。据悉,BP在广州建设的首个充电站已经接入滴滴旗下的小桔充电平台并进行试运营,这一桩站配有10座60-120KW的快速充电桩。
壳牌则在过去两年收购了充电行业的两家公司(荷兰电动汽车充电公司New Motion和英国的电力公司First Utility),已于去年在天津的一个常规加油站安装了该公司的首批电动车充电桩。
诚然,面对电动化转型、日趋白日化的竞争,蔓延至全球汽车产业的震荡洗牌已无法抗拒。在加速转身中,无论是中方还是美方,传统汽车制造商还是没有车辆制造背景的企业甚至是传统能源巨头,或迎来一个怎样的未来,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