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近日表示,化解过剩产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头戏,初步匡算,今年钢铁、煤炭两个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大概涉及职工80万人左右。
而根据此前国务院的部署,从2016年开始,我国将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至1.5亿吨;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去产能是否会加剧失业”的忧虑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中绕不开的话题。
能否解决好职工安置与分流,是去产能攻坚战中重中之重的工作,也关系到去产能全局的成败。早在今年初,不少省份就明确提出,要妥善做好化解过剩产能涉及职工转岗安置和再就业工作。目前,全国去产能工作正在抓紧推进,各地在应对职工安置方面是否有进展?情况又如何?记者为此走访了部分省市和企业。
细化方案实现平稳分流
最近一段时间,安徽、山西等不少省份都陆续公布了在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中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的方案。这些工作方案均明确提出,要稳妥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维护好职工和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筑牢民生底线,扎实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推进职工分流安置,要“稳”字当头。从各地的探索看,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分流安置方案,是确保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平稳推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据杭钢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部长姜增平介绍,去年3月,浙江省决定到2015年底全部关停杭钢集团半山钢铁基地、压减400万吨钢铁产能。然而要关停这个有着59年历史的生产基地,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分流安置超过1万名职工。如果算上离退休人员,涉及关联人员达10万人。
“这么大规模的职工分流安置,要拿出一份让广大职工都能接受的方案很不容易。”姜增平说,半山钢铁基地的职工构成复杂,各类群体诉求多样化。而且,许多职工在厂里干了一辈子,对工厂有着深厚的感情,厂子关停,这些员工从内心讲很难接受。
为了让分流安置平稳进行,杭钢集团先后举行了57次专题会议部署,单独听取1000多名职工的意见,对每一条规定和各年龄段进行上百次的定量分析与测算,最终拿出了一份详尽的分流安置方案,并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记者了解到,这份方案提出了10余条分流安置渠道,包括集团内安置、省市属国有企业安置、服务输出、自主创业、内部退养、退出工作岗位、有期限放假、待岗等,力争让每一个群体、每一个年龄段的职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通道,渠道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相对平衡,避免职工选择渠道单一和利益受损。
有了合理的分流安置方案,员工在分流中的选择渠道也更多样,也就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安置方式。
陕煤韩城矿业公司在去产能过程中同样面临上万名职工的分流安置。“都是在一起工作多年的工友,现在需要分流安置了,谁上岗、谁下岗?下岗以后怎么办?有何待遇?政策如何定才能科学才能合法合规合情合理?”韩城矿业董事长王世斌说,分流与安置涉及每名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就变得十分敏感。
经过反复调研、分析、论证,韩城矿业公司出台落实编制定员和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工作方案,要求各单位按照公司(局)工作安排,结合生产实际,制订出本单位切实可行的超岗位定员人员剥离和缺员岗位人员补充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内容包括非合同制用工退出计划,岗位竞聘实施办法,超员人员内、外部调剂安置计划,保障措施,完成期限及维稳风险评估、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内容。
其中,在分流安置渠道方面,韩城矿业公司按照国家去产能相关政策要求,明确主要通过退休、内部退养、待岗培训、转岗安置、解除劳动合同、自主创业等渠道,对富余人员进行妥善分流安置。实施中,通过全员下岗,再根据劳动定岗定员方案,竞聘再上岗的办法,将富余人员进行剥离。
有了明确且有说服力的分流安置方案,职工的分流安置工作也就相对简单了。“职工们通过参与方案制订,对转岗分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消除了思想上的顾虑和恐惧,上岗的人更加珍惜岗位,分流的人也充满自信心,确保了分流安置工作的平稳推进。”王世斌说。
转型发展创造岗位
煤炭和钢铁两个行业对于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已经十分有限。要进一步稳妥解决好人员的分流安置,企业必须加快在转型发展方面的探索,通过创造新的有市场竞争力的业务板块,创造更多劳动岗位,进而减轻煤炭和钢铁主业去产能带来的安置压力。
江苏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吴志刚告诉记者,近几年,徐矿集团一直把退出落后产能作为保生存、渡难关的重要举措。截至2015年底,徐矿集团已关闭矿井21对,退出产能1104万吨。但随着徐州本部老矿区的收缩,大量劳动力面临安置与分流。
为此,徐矿集团积极在新疆、陕西、甘肃等富煤省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开发建设能源项目,同时广泛开展煤矿生产服务业务。徐矿在西部一些省份兼并重组和新建矿井15对,现有9个煤矿正常生产,省外煤炭产量占集团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异地能源项目从徐州本部分流职工2833人。
徐矿集团还依托百年老矿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采取矿井整体托管、采掘工程承包、劳务外包等形式,承接外部煤矿生产技术服务与生活后勤服务,在山西、陕西等地区和孟加拉国煤矿托管和劳务合作项目45个,异地劳务人员11030人,其中本部关闭矿井分流5195人。
陕西煤化集团在安置关闭矿井职工中,加大清理外委施工队伍和临时用工力度,为安置关闭矿井人员腾挪空间,最大限度安置关闭矿井人员。同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关闭矿井人员组建专业运营队伍,承包运营省内外煤矿。目前,陕西煤化集团公司已经承包运营了5处矿井。
鞍钢集团攀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通过关闭不适应市场竞争的生产线、做好人员分流安置,企业实现了轻装上阵。2015年11月,攀成钢启动了以架构重建、流程再造为重点的体制机制改革,二级机构和处、科级干部职数均大幅压减,将各项业务分立整合为钢管业务、非钢业务、存续业务三大板块,加快推动企业转型。
据记者了解,这些新业务板块的发展过程中,攀成钢对照同行业先进企业标准,将工作岗位大幅压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行全员“起立”、双向选择、竞聘上岗,数千名职工通过公开竞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鼓励分流职工创业
在安置分流过程中,鼓励和引导职工通过创业的方式,以创业带动就业,也是钢铁和煤炭企业的普遍做法之一。
吴志刚说,徐矿集团在转型发展中,并不局限在与煤相关的领域,而是放在整个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来通盘考虑,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重要的转型方向。
“我们鼓励集团里的年轻人把新兴产业作为创业方向,集团出钱投资,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创业风险,实打实地支持年轻人放开手脚创业。如此一来,只要创业成功了,就可以帮助集团分流和安置一部分职工,也能为公司未来发展创造更多增长点。如果创业失败,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一种历练。”吴志刚说,徐矿集团下属的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是这样的典型。
威拉里新材料董事长兼总经理蒋保林是一位“80后”。他告诉记者,威拉里新材料由徐矿集团投资组建,主要从事研发、生产、销售钛合金粉、高温合金粉、铝镁合金、钴镍合金粉、不锈钢粉等10余种高端金属粉体。生产的金属粉体球形度、氧含量、流动性等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全能够满足国内对高端金属粉体的市场需求。
据了解,这家公司目前生产的金属粉主要应用于3D打印等行业。6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年可生产金属粉160吨,产值1.1亿元。
在杭钢采访时,记者碰到了同样是“80后”的黄敏。在分流安置中,他选择了自主创业,并在离开工作岗位两个多月后,就创办起了养老服务公司。黄敏告诉记者,杭钢集团对创业给予大力支持,让像他一样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的创业之路走得更加顺利。
为鼓励更多分流职工创业,杭钢对选择自主创业员工保留其人事关系,并在6年内为他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暂时解决其后顾之忧;同时为其一次性提供创业助力金。杭钢还为创业者提供众创空间作办公场地,将来统一搬入杭钢的智慧谷创业园区。
目前,原属于半山基地的3万多平方米的薄板车间,将被打造成众创空间,112名选择自主创业的职工中,已有73人、43个项目申请入驻,涉及互联网、贸易、农业等多个行业。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有不少省份在出台的分流安置方案中明确,将开展相关培训,支持分流职工创业。例如,山西省决定面向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煤炭企业基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骨干、业务骨干、优秀青年党员,以培养煤炭企业转产转型、创业创新的带头人为目标,按领域专业要求,未来3年内对1000名骨干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创业创新能力提升脱产培训。
安徽省提出将通过开展“双创”等方式,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同时,对有创业意愿的职工,提供创业培训,有针对性地提供创业指导、项目咨询和跟踪服务。对从事个体经营或注册企业的,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场地安排等政策扶持。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自主创业的,可申领创业补贴,标准为应领未领的失业保险金和同期由失业保险基金代缴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上述新创办企业连续缴纳失业保险费满6个月的,可申领5000元创业成功补贴。
下一篇: 沪蓉高速四川段充电桩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