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截至目前,安徽电力交易中心直接交易电量394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3%,其中平台集中交易电量达到了98亿千瓦时,为省内企业节省了31.4亿元的购电成本。5亿千瓦时、180亿千瓦时、394亿千瓦时。这是2014年以来,安徽省每年达成的直接交易电量。三年来,安徽电力市场快速发展的轨迹仿佛一条上扬的直线。6个人、25座电厂、261个用户。
这是安徽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简称“安徽电力交易中心”)的员工数量,以及今年截至目前参与电力直接交易的电厂、用户数量。交易中心作为强大“底座”,支撑起了电力交易这座巨型“金字塔”。
7月28日,人民网(603000,股吧)以“先行先试”为主题,报道了安徽省电力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成果。拥有“小岗”经验的安徽,再度吸引了各界的目光。
从2010年全国首批开展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到2014年国内首个支撑电力直接交易的交易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再到2016年5月安徽电力交易中心成立,电力市场化进入新阶段,安徽一直迈着稳健的步伐,行走在电力改革的前沿。
交易中心:怀揣三味锦囊
今年截至目前,安徽电力交易中心直接交易电量为394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达到了23%,这一比例在国家电网公司所属的省级平台中名列前茅。在已有的交易中,最能体现出市场活力的平台集中交易电量达到了98亿千瓦时。通过直接交易,为省内企业节省了31.4亿元的购电成本。
当前,电力直接交易可以说仍处于市场培育期,电力交易中心需要担任政策宣传者、规则解答员、交易组织者、交易结算员等多重角色,完成这一系列任务,难度可想而知。“能够取得这些成果,主要凭借三个有利因素:一是前期核定了输配电价,二是交易规则设定合理,三是员工工作效率高”,安徽电力交易中心交易结算处处长王海超这样总结道。
中共中央、国务院去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规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用户购电价格为市场交易价格+输配电价+政府性基金,明确输配电价,可以说是进行大规模电力直接交易的前提,安徽省属于较早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省份,这为交易中心的业务开展提供了便利。
在交易规则设计方面,安徽省有自己的心得。首先是市场准入条件,安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这项规定为电力市场注入了“节能高效”的先天基因。其次是在交易过程中突出市场的地位,在双边市场,交易电量与电价由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直接协商决定,只要能通过安全校核,政府及电力交易中心均不做其他干涉。在集中竞价市场,采用高低匹配法进行出清,即根据买方和卖方的报价,优先安排最高买价和最低卖价匹配成交;同时引入双向竞价,“今年交易规模大约是100亿千瓦时,我们允许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都申报200亿”,这样在发电侧和用户侧同时引入竞争,激发了市场活力,也让相关企业更加理性。
8月23日,《安徽省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组建方案》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王海超也表示,安徽市场化交易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电量交易如何向电力交易转变?偏差电量处理机制如何建立?交易合同如何实现电子化?交易结算如何提高实效性和准确性?这些工作都需要电力交易中心积极进行研究解决。
电厂:闻鸡起舞
“听不到音乐的人,会以为跳舞的人都在发疯”,尼采的这句格言,用来描述当下电力市场上不同主体的感受,再恰当不过。这里面的音乐,就是市场交易规则,舞者就是众多的参与主体,对2016年的安徽电力交易市场而言,就是25家发电企业和261家电力用户。
皖能合肥发电公司(以下简称“皖合发电”)是发电企业中的佼佼者,2015年直接交易电量为11亿千瓦时,占其总发电量的18%,2016年再接再厉,交易电量达到了30.3亿千瓦时,在总发电量中占据了半壁江山。
作为一家地方能源公司,皖合发电目前拥有两台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分别为60万、63万千瓦时,因为机组的各项节能降耗指标均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同时是合肥市供热规划中北城的支点,按照《安徽省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皖合发电受惠于奖励政策的倾斜,所以2015年的基本发电利用小时数维持在4500小时以上,全省排名第三。“但是今年的情况不如去年,我们从第三上升到第一,但是基本发电利用小时数却下降到了4146小时”,皖合发电商务部副主任、市场营销中心主任黄俊介绍到,“我们还属于各项指标都比较优秀的电厂,其他电厂基本发电利用小时数下降得更厉害。在未来,我们预计火电厂形势会更加严峻。”
在这种背景下,主动拥抱电力市场,成为发电企业的普遍选择。“现在,我们营销中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出门卖电,三天两头出差在外面跑客户,一个月能在自己的办公室待七八天就很不错了”,黄俊这样形容自己现在的工作状态。2016年,皖合发电一共与32家电力用户开展了电力直接交易。
通过市场竞争,发电企业对电力用户的让利幅度越来越大,根据相关数据测算,2015年安徽发电企业的让利幅度大概在30厘/千瓦时左右,到2016年进一步加大,平均达到了57厘/千瓦时。
对于大幅度压低电价,黄俊有自己的看法:“恶性竞争肯定是不合理的。市场竞争的目的,是把电厂的暴利去掉,促进优胜劣汰,但是如果导致全行业大面积亏损,也肯定是不可持续的。”黄俊希望通过交易规则的不断完善解决这个问题。“在未来,更短的交易周期,甚至是现货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肯定会相继推出,我们已经在提前进行相应的研究与准备工作。”
用户:迟来的爱
发电企业开始主动跑市场、跑用户的说法,《能源评论》在安徽佳通轮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通轮胎”)得到了证实。佳通轮胎设备部高级经理张来才说,从2015年开始,便陆陆续续有发电企业找上门来谈直接购电事宜。实际上,正是在2015年3月份,当国电宿州电厂第一次前来“推销”,佳通轮胎才知道有这样一个降本增效的好办法。
在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上,佳通轮胎与德国大陆轮胎公司比邻为居,其在国内轮胎品牌中口碑一直不错,但在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这件事上,却落在了后面。采访过程中,张来才反复向记者表达了没有能够更早获知相关信息、更早参与进来的遗憾。他介绍说,在佳通轮胎所需的煤、水、油、电四个能源品类中,电力成本占比在60%以上,电费成本对企业很重要,“至少1000万元!1000万是什么概念?可以救活一个中小企业了。”
在2015年年初获知消息后,佳通轮胎立即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确认自身符合参与电力直接交易的用户准入标准,然后与多个发电企业展开交易谈判,最终选择了铜陵的某家发电企业,降价幅度为60厘/千瓦时。张来才对这个价格表示满意,并强调会在2017年争取更大的优惠幅度。
佳通轮胎第一年参与电力市场,便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所以管理层热情高涨。然而,在安徽省刚刚推出电力直接交易时,情景并非如此。王海超介绍说,在2010年开始进行试点交易时,很多电力用户因为摸不清情况,害怕直接购电之后电力供应得不到保障,影响了正常生产流程,所以大都比较谨慎,采取了观望态度。“这种状况从2014年开始逐渐扭转。一方面,其他企业看到了实际效果,通过电力直接交易确实能够降低成本,而且供电质量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经营压力增大,越来越重视降本增效,所以从2014年以后,电力市场交易量迎来井喷式增长。未来,随着信息发布渠道进一步畅通,政府核定的电力交易合同范本对诸如辅助服务等细节问题的进一步完善,电力用户的参与热情会进一步提高,市场化交易也将迎来崭新的局面。”
市场:点燃激情
“火了”,这是一位业内人士对参与竞价的交易双方给出的评价。
这样的判断,来自于参与交易的电力企业的积极报价,也来自于部分电力用户市场意识的迸发,更来自于安徽电力交易中心专业高效的运行机制、公开透明的交易规则、公正公平的信息公开。也正是因为有了电力交易中心这个平台,才让电力企业和用户的交易有了很好的接口和渠道,并形成市场交易的良性循环,吸引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进来。正如一位用户所说,“我们很遗憾2015年没参与进来,要是早知道就好了。”
其实,在交易中心组建集中交易市场的时候,大多数电力用户更愿意在双边市场买电,认为双边交易更易于“砍价”。为了保证市场规模,省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只得把所有参加电力直接交易的电力用户按高新技术水平排序,比较“先进”的企业拥有选择权,可以选择双边市场,也可以选择集中竞价市场,比较“落后”的只能进集中交易市场。可是没有想到,最终集中竞价市场的成交价竟然比双边市场还要低。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电力交易这场“恋爱”本来已经跨越了“拉郎配”、“婚介所”阶段进入“自由恋爱”,实际的情况却是,在婚姻介绍所找到的伴侣比自由恋爱找到的还要好。
个中原因,无非“竞争”二字。现在发电企业普遍“吃不饱”,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不足,部分企业又有同业对标考核要求,逼着经营者们想办法提高发电量。以前电力交易主要是落实政府计划,由电网统购统销,发电企业没有操作空间,现在有了直接交易市场,用心和不用心、努力和不努力,马上就能看出差别。所以,现在发电企业的经营观念全变了,开始主动联系客户,开始内控成本以最大限度地压低电价,甚至有部分企业把全部利润贴进去进行交易,尤其是在集中竞价市场,部分交易电量成交价格过低,发电企业是微亏的。
“春江水暖鸭先知”,当电力体制改革的春水缓缓流过,身处其间的企业便在第一时间感知到了它的魔力,毕竟,企业的经营者们,需要时刻紧盯着市场变化,一旦他们的参与热情被激发调动起来,其积极的姿态,甚至会让改革推动者都感到惊讶。
上一篇: 1.93%:华电能源上半年发电量下降
下一篇: 老矿转型调研之二:走出洼里,迎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