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年老矿的退出
记者到达洼里煤矿的当天,龙口这座临海小城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风雨中的洼里煤矿更显得萧索和安静。与记者同行的一位早年曾在洼里煤矿工作,经历过洼里煤矿辉煌岁月的人不免唏嘘:“上世纪90年代全国煤矿学洼里,那时候常有其他煤矿的考察团来这里学习,当时的场面热闹非凡。”走进洼里煤矿的办公楼区域,现在只剩下30余人办公,令人瞩目的是大楼前唯一的女保安身姿笔挺的站立在门口,仿佛外界的热闹与安静都不能动摇她的工作世界。“这就是洼里的精气神儿!”陪同人员告诉记者。
2016年,国家发改委在推进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中,将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作为第一条重点工作,力争在2016年关闭落后煤矿1000处以上,合计产能6000万吨!其中山东省将在2016年引导退出煤矿产能1625万吨,省属企业退出产能679万吨,市县属煤矿退出产能946万吨。
连续三年亏损且扭亏无望、已经停产停业或半停产、资不抵债丧失造血功能的企业为“僵尸企业”。山东省按照“培育整合盘活一批、资本运营做实一批、关闭破产退出一批”的原则,明确了“僵尸”企业分类。其中山东能源集团龙矿集团的洼里煤矿就在首批要退出的“僵尸企业”名单里。
山东省2016年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工作的目标和煤矿名单(部分)
作为资源型企业,煤矿生产总有关井闭坑的一天,是“矿关人散”把包袱甩给政府,还是就地转型、迎难而上,走出一条“老矿新生”的发展之路?洼里煤矿选择了后者。
“走出洼里”的探索
洼里煤矿是龙矿集团第一对生产矿井,是全国第一个海滨煤矿,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创造过“全省学洼里”的辉煌成就。然而昔日辉煌远去,受资源条件、市场的叠加影响,步入垂暮之年的洼里煤矿逐渐陷入困境,被资源枯竭、人员多、煤种差、战线长等诸多因素环绕的洼里煤矿年年治亏年年亏,亏损额最高时达6000万元以上。再加上煤炭市场下行早、价格跌势猛,巨大的生存危机笼罩着这座“暮年”老矿。
面临生存危机,2012年8月,洼里煤矿正式启动“走出洼里”战略,实施“三步走”规划,持续瘦身减负,持续深化以利润为核心的流程节点成本市场化运作,持续组织队伍对外开发,在全矿范围达成“不养闲人、工资靠挣、开发创业”的共识。“2010年以后洼里就没有再招过新的员工,而是一直致力于治亏、转型、安置员工等重要问题上。”洼里煤矿党委书记逄中松告诉记者。
洼里煤矿从2014年7月起开始收缩开采,2015年5月暂停开采,今年9月底将彻底关井闭坑。矿井停产后,根据去产能政策结合自身实际,利用现有资产、引进合作伙伴、发展转型项目,确立了矿井本部、职工医院、复垦中心三大板块。
占地400亩的矿井工业广场,如何合理的开发利用,尽可能安置老弱病残员工,实现矿井转型、转产转移,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洼里充分利用闲置资源资产,允许员工自主经营,授予项目合作方式、经营方式自主权,目前正对冷风库项目、型煤项目进行调研。
职工医院濒临好几个社区,利用医院现有的人员、设备和资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打造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为目标,推行医院城镇化、模式诊所化、服务精致化、经营自主化、工资自足化,将医疗重心放在社区及周边村庄,着力打造社区优秀医疗品牌。
复垦中心分为塌陷区、办公区、水域区。复垦中心充分利用闲置厂房、沙地坑塘、土地饲养家禽,形成了种植、养殖、销售一体化发展格局。塌陷区利用热电厂粉煤灰进行复垦,已与热电厂签订了合同;水域区仍在积极寻求正规企业进行合作。
转型之路多艰
洼里的去产能虽在平稳推进,煤矿也积极寻求转型,但仍面临着几大难题牵绊着转型的脚步:
一是矿井停采后,由于既没有煤炭产品销售收入,对外开发工程结算又回收不及时,导致资金流严重短缺,对人员安置工作产生影响。
二是煤矿清产核资后仍有巨额负债自身无法偿还;
三是占地400亩的工业广场暂时不能做到合理有效地利用,需要寻找合适的项目。
四是部分非煤项目仍在探索和调研可行性阶段,而在行的几个非煤项目还需解决许多历史遗留问题等种种难题。成熟的项目规模较小,很难成为新的经济支撑点。
目前,大部分的老矿转型都面临着像洼里煤矿这样的难题。转型之路荆棘满途,成功也非一蹴而就。转型需要老矿持之以恒的推进,更需要相关配套的政策、措施、资金的支持。去产能下暮年老矿的转型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 安徽电力市场“火了”电力交易中心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