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能源车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共同的一个努力目标。由于新能源车在市场推广上还存在瓶颈,为了鼓励企业投入新能源车的经营,政府几年来一直对其实施财政补贴,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果单单从统计数据上看,新能源车的生产和销售增长率一直很高。
但是,随之而出现的问题是一些号称从事新能源车生产的企业出现了骗取补贴的情况。今年1月,财政部会同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展开了对新能源车骗补的联合调查,并已在前不久对5家新能源车的骗补情况进行了曝光。
相关部门对这些企业作出严肃处理当然是应该的,但随之出现的一个现象却值得引起注意。在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于上个月初公布以后,新能源车的市场销售与8月份相比出现了“断崖式下跌”。统计表明,今年8月,我国新能源车生产4.2万辆,销售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5%和92.2%,而9月份这两个数据的同比增长则急剧下降到了25.7%和43.8%。
如何看待这种状况?它说明,以前的那种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水分的,一些企业面对高额的财政补贴,选择了铤而走险,通过做假账、制造虚假订单等手段骗取补贴,造成了生产量和销售量中的泡沫,造成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而在相关部门严肃处理造假企业之后,泡沫自然被刺破了,增长量在一定时期内出现下降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此次围绕着新能源车出现的骗补事件涉及企业不少,政府在这中间也有教训可以吸取。作为政府来说,为支持新能源车发展而提供政策支持是应该的,但这种支持如果只是以向生产企业直接提供财政补贴为手段,这其实是将企业置于“道德风险”之中,并不值得提倡。实际上,推动新能源车发展的关键是要得到用户的认可,因此政府即使愿意从财政资金中拿钱出来,也应该向用户提供补贴。将补贴提供给企业,固然可以使新能源车有条件卖出低价从而推动销售,但用户却很难体会到补贴所带来的利益,因此难以产生消费激励。
目前一些城市的政府为了鼓励新能源车发展,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向用户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但还未见向用户直接提供资金补贴的。据悉,在此次骗补事件发生后,有关方面准备对补贴政策进行修改。这种修改不妨从源头上做起,终止向企业提供新能源车补贴,让它们在市场化机制之下从事生产销售,政府则可以通过对企业的减税等手段来鼓励其扩大新能源车生产。而当用户能够得到来自政府的财政补贴,他们对于新能源车的消费意愿也就可以提高,并在市场上形成一股长盛不衰的动力。
上一篇: 镇江:为全国低碳建设探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