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是我市确定的 “六大新经济形态”之一,《成都市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发布。这也是我市六大新经济形态中,继共享、流量、数字、智能经济之后出台的第五个实施方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绿色经济的指导性文件。
记者了解到,《实施方案》从产业形态、空间布局、应用场景、要素环境等方面清晰地标明了全市绿色经济发展的“路线图”,更是明确了发展目标,提出到2022年,绿色经济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绿色低碳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以上,绿色低碳服务业快速成长,绿色经济应用场景显著扩展,成为国内绿色经济发展的领先城市。
发展目标 到2022年 成为国内绿色经济发展领先城市
“《实施方案》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确立了我市绿色经济发展目标。”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定性目标看,我市明确2022年,绿色发展机制逐渐完善,绿色经济活力充分释放,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国内绿色经济发展的领先城市。
定量目标,主要明确成都绿色经济的具体指标。根据《实施方案》,到2022年,绿色经济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绿色低碳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以上,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0亿元、培育100亿级企业1-2户,新能源汽车整车年产量达到10万辆、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新能源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以上、培育行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绿色低碳服务业快速成长,绿色循环产业培育取得明显成效,静脉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建成森林康养基地50个。
同时,绿色经济应用场景显著扩展,逐步形成自生长、自组织、自循环的绿色经济生态圈,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60%以上,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5%以上,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0万辆,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产业形态 从三个维度发展九大产业形态 全面提升绿色产品供给水平
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成都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基本判断,《实施方案》从做强绿色低碳制造业、壮大绿色低碳服务业、培育绿色循环产业三个维度,提出重点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绿色物流、绿色低碳第三方服务、绿色金融、城市静脉、森林康养“九大产业形态”,旨在全面提升绿色产品供给水平。
在做强绿色低碳制造业方面,我市将重点做强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绿色建筑产业。对于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我市将实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建成国家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示范基地,重点发展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控系统等零部件制造水平,强化充电设备、控制与管理系统等后端配套。
在壮大绿色低碳服务业方面,我市将重点壮大绿色物流产业,推进物流领域全过程绿色化、低碳化;壮大绿色低碳第三方服务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碳交易和碳资产管理服务公司,增强绿色生产服务能力;壮大绿色金融产业,重点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产品,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
在培育绿色循环产业方面,我市将重点培育城市静脉产业,科学规划专业性、综合性的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和园区;培育森林康养产业,坚持林旅融合、医养并重,推出一批以特色医疗、疗养康复、森林康养等为主题的康养旅游产品,建设康养综合体。
空间布局 构建5大产业重点发展区和3大产业聚集区
发展绿色经济 “九大产业形态”必须有相应的空间载体。《实施方案》围绕重塑绿色经济发展空间格局,重点依托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提出构建“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绿色金融、森林康养”5大产业重点发展区,构建“绿色建筑、绿色低碳第三方服务、城市静脉”3大产业聚集区,这是在空间地理上落实我市绿色经济发展“5+3”空间版图。
具体而言,5大产业重点发展区主要包括,以天府新区双流空港产业园、天府新区南区产业园(新津)为重点,辐射淮州新城智能制造产业园、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布局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区;以淮州新城智能制造产业园为重点,布局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区;以成都经开区、简州新城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天府新区南区产业园(新津)为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区;以新都绿色金融产业集聚区、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为重点,布局绿色金融产业重点发展区;以彭州龙门山山地旅游集聚区、大青城休闲旅游产业园区、崇州康养旅游服务业集聚区、天府水城文旅康养集聚区为重点,布局森林康养产业重点发展区。
3大产业聚集区主要包括,以成都先进材料产业园、天府新区、新都区、郫都区、简阳市为重点,布局装配式建筑产业聚集区;以成都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为重点,布局绿色低碳第三方服务产业聚集区;以龙泉长安静脉产业园为重点,布局城市静脉产业聚集区。
应用场景 重点实施“十二大工程” 丰富绿色经济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是技术和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载体。记者了解到,聚焦能源生成转换、绿色生产、绿色生活三大领域,《实施方案》提出重点实施“十二大工程”,也是“十二大应用场景”。
在能源生成转换领域,我市将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能源梯级利用工程和智慧能源发展工程。记者了解到,我市将充分利用四川清洁能源生产大省的比较优势,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促进能源消费清洁化,不断完善清洁能源新产品以及替代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
在绿色生产领域,我市将实施产业绿色升级工程、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园区绿色改造工程和绿色供应链工程。其中绿色供应链工程将聚焦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绿色供应链体系,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内生动力。
在绿色生活领域,我市将实施污染防治攻坚工程、生态系统提升工程、绿色交通畅享工程、实施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和实施“碳惠天府”工程。其中,在污染防治攻坚工程上,我市将大力推进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促进污染防治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应用;实施“碳惠天府”工程,构建碳惠天府平台,对社会公众和企业节能降碳的绿色行为产生的减碳量予以量化并进行奖励,逐步形成市场化的碳普惠机制。
要素环境 重点解决五大要素供给 营造绿色经济发展生态
据了解,《实施方案》从企业引育、技术创新、融资服务、财税体系、绿色机制五个方面,重点解决生态要素供给等问题,营造有利于绿色经济发展的生长环境。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是支撑绿色经济发展最活跃的要素。《实施方案》提出,对在蓉设立企业总部并达到成都总部企业标准的绿色经济企业,给予企业及其高级管理人员资金奖励和政策支持;全面落实人才新政,对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给予补贴奖励;通过纳入采购目录、给予跟进投资、优先纳入特许经营招标范畴、“一企一策”等方式,培育独角兽和瞪羚式企业。
在创新融资服务方面,《实施方案》从企业融资、股权投资、上市等方面提出,支持金融机构针对绿色经济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新经济天使资金对种子期绿色经济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筹建新经济发展基金,对绿色经济企业成长段和爆发段进行引导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在绿色机制建设上,《实施方案》提出,将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强化了绿色指挥棒的导向作用;推行能效、水效和环保领跑者制度,逐步实施统一的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清单和认证目录。
上一篇: 成品油价年内第三次上调
下一篇: 前2月电力等行业利润总额增长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