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访了市内很多2017年曾覆盖上防尘网的地块,发现不少防尘网已破烂不堪,不但不能防尘,反而成了新的垃圾污染。
2017年春季,大连市很多裸露的工地、山体、渣土堆都覆盖上防尘网,有效抑制了扬尘,助力改善空气质量。但防尘网是一种塑料产品,长年暴露在阳光、风雨中,必然会风化、破损,这些破损的防尘网不但不能抑尘,反而成为新的污染物。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和责任单位的高度重视,绝不能让昨日治理污染的“利器”,变成今天污染环境的“凶器”。
环境治理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既要有打好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不等不靠,蹄疾步稳向前推进;更要有打好持久战的耐心和恒心,发扬钉钉子精神,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建立长效机制持续不断推动问题根本解决。两种战斗精神缺一不可,缺了攻坚战精神就会坐失良机、消极懈怠;缺了持久战精神就会急功近利、虎头蛇尾。防尘网破损表面看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某种程度上却折射出工作认识和态度问题,反映出在治理环境上对持久战、系统战的准备不足。近年来,大连市在大气污染治理上取得一些显著成绩,尤其是2017年历史性地收获了300个“蓝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气污染治理仍处在一个负重爬坡的阶段,稍一放松懈怠,便可能前功尽弃、重蹈覆辙。科学和历史都告诉我们,一个区域空气质量彻底改善,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历经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持续不断的努力。
问题及早暴露并不一定是坏事,借这次防尘网大面积破损之机,我们应该尽快研究出台抑制裸露地块扬尘的治本之策,比如完善规划、有序开发、种草植树等,构建起长效环境治理机制,将坏事变成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