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已经在前面两篇文章详细分析了动力的巨大市场。
但由于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类不规范的现象依然存在。
主要表现在小企业技术与环保仍不达标和电池运输成本高地域性强这两个突出的方面。
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普遍采用破碎进行回收资源化利用,而破碎方法以统一粉碎为主,即原材料投入吃料斗中破碎为粉状和片状,通过扬尘粗分等回收铜粉和铝粉等,一方面铜粉、铝粉杂质高,另一方面环保严重不达标。
但由于小企业分布分散,监管仍不能完全触及,因此仍对行业集约化发展造成阻碍。
而电池的运输算作危废运输,异地处理的成本会因为运输费用高企而变高,小规模企业无法通过提高周转量摊薄成本,因此更多的企业倾向于在本地进行回收处理,对于需要运输的业务,部分不规范企业采取与有危废运输资质的运输企业合作的方式“打擦边球”,以危废资质企业的名义操作但不使用危废专用车,虽然降低了成本但形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安全隐患。
尽管行业不规范行为仍存,以大型车企为代表的企业已经通过主动联通产业链各环节的方式加强回收利用网络的构建。
从车企角度来看,其对消费者承诺电池的使用期,当电池提前报废而承诺使用时限未到时,消费者可以用已经报废的电池在4S店等终端渠道进行替换,车企通常会替换状态较好的梯次利用电池,这样一来消费者在剩余承诺期的电池使用基本不受影响,而车企则能够同时在回收端和利用端进行电池的循环。
车企主动推动回收是整个回收渠道正规化的重要一环,随后回收到的动力电池将流入拥有资质和技术的专业电池回收再利用企业。
从电池回收企业的角度来看,一般会与回收服务网点、报废车回收等上游企业建立合作,获取报废的动力电池。
通过梯次利用或拆解使报废电池增值,进一步将梯次利用电池出售给下游的储能等用户,或将拆解得到的电池原材料出售给电池企业,完成再利用的闭环。
目前国内车企在电池更换承诺、报废电池回收方面已经有所启动,随着各环节的合作紧密型加强,未来动力电池的流通环节将更加透明,回收体系也会更加规范化、健康化。
除了大型的企业在行动,政府在政策方面也出了大量的利好,顶层规划+细节规范必将使得整个行业的发展步入正轨。
新能源汽车政策是近年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风向标,一方面,十三五规划从顶层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指出方向,另一方面,针对产品准入、电池供应、充电基础设施、能耗管理和补贴等做出了明确要求。而随着动力电池即将步入报废期,2017年以来针对动力电池技术规范、管理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尤其是2018年2月以来对动力电池的规格尺寸、编码、余能监测等技术规范的统一将进一步推动梯次利用等回收手段的高效应用。
在试点先行,规范化+激励的政策下,目前已经有部分地区开展对梯次利用的直接补贴,上海回收动力电池的车企1000元/套的奖励、深圳整车厂按20元/kWh专项计提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资金,地方财政按经审计的计提资金额给予不超过50%的补贴,进一步推动梯次利用的普及,同时六月份深圳已经启动动力电池回收试点计划,主要在信息管理登记、车企回收补贴和渠道的建立等方面进行落地。
而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决定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区域等选择部分地区,开展构建回收利用体系、探索多样化商业模式、推动先进技术创新与应用、建立完善政策激励机制等四方面的试点工作。
试点地区基本与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地区相吻合,其中在扶持机制方面,试点地区被要求加强政策措施、资金渠道整合,支持优质企业联合设立产业基金,加强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扶持企业地域扩张+渠道整合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方向。
7月27日,工信部公示第一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明确指出将在利用试点单位所在地的政策措施和资金渠道加大扶持力度,同时要求支持中国铁塔等优势企业联合设立产业基金,加强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对接。多方位、大力度的扶持旨在帮助试点单位发挥示范作用,从而规范行业发展,提升集中度。
此次试点单位的出台意在率先形成一批生产者责任延伸的成熟链条,通过示范效应高起点地推进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政策的明确导向有利于规范化的龙头企业掌握发展的先机,进而通过渠道的把控和技术的精进提升竞争优势。
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
另外,从欧美和日本的动力电池回收现状下,我们也可以去推测未来的行业趋势。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上一篇: 淮矿股份拟作价209亿上市
下一篇: 江西超额完成工商业电价降幅10%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