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12月14日下午,在昆明海埂会堂玉兰厅举行云南电力改革发展40年新闻发布会,发布相关新闻,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议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与网络宣传管理处副处长宗霞主持,以下为实录。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与网络宣传管理处副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云南电力工业跨越式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的40年。40年来,经过几代电力人的不懈努力,云南电力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下午,我们在这里举行“乘东风 立潮头 新时代 新征程”云南电力改革发展40周年新闻发布会,邀请云南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公室、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向大家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在电力改革发展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他们是:
云南省能源局总工程师李勤女士;
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公室党组成员、行业监管处处长杨新红先生;
云南电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薛武先生;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湘华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云南省各大新闻媒体和主要行业媒体的记者朋友们,以及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国电云南电力有限公司、大唐云南发电有限公司、国投云南大朝山水电有限公司、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负责同志,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一是由主席台就座的各位领导介绍情况;二是请记者朋友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省能源局李勤总工程师发布新闻。
云南省能源局总工程师 李勤: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与各位相聚在一起,共同回顾云南电力走过的峥嵘岁月,共同畅想云南能源发展的美好明天。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到今年,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回望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全省电力装机规模130.4万千瓦,电源严重不足,大半个云南省还未进入现代文明之光——电力覆盖之下,电力根本谈不上是一个产业。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云南电力焕发勃勃生机,经过几代电力人的不懈努力,电力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有了今天云南电力的辉煌成就。截至2018年10月底,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9320万千瓦,是1978年的71倍多;全省6年前实现全部人口通电,用电量是1978年的30多倍;西电东送异军突起,电力为主的能源支柱产业确立,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和产业支撑。
一、回溯既往,电改工作持续推进,极大促进电力快速发展
云南电力体制改革与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同步进行,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改革都极大地促进云南电力快速进步。第一阶段:1978—1988年,因渠道单一、资金短缺,云南省电力供应严重不足,严重制约全省国民经济发展。怎么保障好电力供应是摆在云南能源人面前的首要大事。为解决资金难题,我们创新筹资办电模式,率先引进世行贷款建设鲁布革电站,率先实行部省合资建设漫湾电站等,率先吸收跨行企业集团(红塔)建设大朝山电站等等。诸多创新模式,不仅有效破解电力发展瓶颈,也不断开创了中国电力建设先河,“鲁布革冲击波”“漫湾模式”辐射全国。第二阶段:1988—2002年,主要特点是政企分开,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1993年,依托云南省电力工业局成立了省电力公司;1998年又改制为云南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撤销了省电力工业局,组建了大朝山、阳宗海、曲靖、漫湾等发电有限公司,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更加明确。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西电东送横空出世,开创跨省区的资源配置的新亮点,云南的清洁水电源源不断输往广东。此期间,电力普遍服务全面提上议事日程,小水电建设、电气化县、以电代柴等蓬勃兴起,“两改一同价”大幅度降低农村电价。第三阶段:2002—2014年,以厂网分开为主导的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按照国发〔2002〕5号文要求,云南电力于2002年底实施了“厂网分开”,相继成立了云南电网公司,华能、华电、国电、国投、大唐等发电集团云南公司,激发了云南电力发展潜力,电源开发与建设快速推进,发电装机规模和增速屡创新高。经过艰苦努力,整合省内电网资产及运营,2008年,实现“全省一张网”,也留下地方电网“试验田”。云南电网公司负责电网主营业务,改变了过去“重发轻供”的局面,电网建设从主网到配网获得高速发展,于2012年解决无电人口问题,全部人口获得通电服务。
回顾这些年,云南电力从根本上改变了投资建设主体单一、指令性计划体制和政企不分、厂网不分等问题,初步形成了电力市场主体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促进了电力行业快速发展,显著提高了电力普遍服务水平。每一段改革进程,都有鲜明的特点和闪光点,将这些繁星点点汇聚到一起,就是我们云南电改的成长记忆,也是未来云南电力崛起的宝贵沉淀。
二、细看今朝,新一轮电改深入推进,电力行业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市场化改革为核心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全面启动。紧跟全国改革开放步伐,2014—2015年,云南省试点开展汛期富余水电市场化消纳、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中发[2015]9号文件印发,云南省成为全国第一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和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省。2016年4月,云南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云南省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方案》,云南省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再次起航,电改工作亮点突出,成就斐然,成为全国电改大潮中涌现的一朵浪花。
(一)亮点突出
云南省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框架内统揽全局,聚焦问题矛盾,以市场为导向,大胆探索,勇于尝试,积极作为,把顶层改革部署转化为具体方案、变成具体措施,取得具体成果,推动改革纵向深入,创造了“一个唯一、六个率先”的改革亮点。
——“一个唯一”
2016年8月,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挂牌成立,这是目前为止全国唯一一例由电网公司相对控股的交易中心,为推进电力市场化建设搭建了公开透明的平台。
—— “六个率先”
率先核定2016—2018年监管周期内的输配电价,核减云南电网成本30亿元。率先建立规则完善的电力市场,在全国首家形成规范严谨的交易规则,首家开展日前增量交易试点,创新性地建立限价机制、火电备用补偿机制、火电调节价格机制。率先大幅放开发用电计划,在全国首家取消市场主体基数电量,将保民生和保安全外的全部电源、全省主要工业用户全部纳入市场化交易,试点开展新能源发电参与市场化交易。率先突破售电侧改革,在全国首家成立省级配售电公司,并建立规范的售电主体准入退出程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率先通过市场化方式扩大西电东送,首次采用“计划+市场”的送电模式与广东省签订“十三五”送电框架协议,通过市场化机制扩大清洁水电送电规模。2017年,推动跨省区增量挂牌交易;2018年,开展跨省区的云贵水火置换交易。率先开展电力市场信用评价工作,在全国首家启动售电公司信用评价工作,经不断完善逐步扩展至覆盖全部市场主体,形成符合云南实际的信用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
(二)成绩斐然
云南省作为国家第一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在组建交易中心、放开发用电计划、构建市场体系等关键领域和环节率先取得突破,通过电力市场化改革,实现了“经济稳增长,用户降成本,电厂竞争发电,电网有保障”的多方共生局面,电力行业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一是电力装机飞速上升。截至2018年10月底,全省电力装机达9320万千瓦,是1978年装机的71倍多。装机规模居全国第六位,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83%左右,远远高于全国31%的平均水平,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92%,为国际一流水平。二是省内用电量增加迅猛。2017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1538.1亿千瓦时,是1978年的37倍多,有力地支撑了社会经济发展。三是电网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云南电网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近10万千米,是1978年的35倍;35千伏变电容量达到1.515亿千伏安,是1978年的137倍。500千伏主网架覆盖全省16个州市,与越南、缅甸、老挝等境外电力部分联网。四是电力市场交易更加活跃。2017年市场化交易电力703亿千瓦时,占省内全部电力的58%;预计2018年全省市场化交易电力将突破820亿千瓦时,电力交易市场生机勃勃。五是用户用电成本进一步降低。从2016年至今,与改革前相比,总计为全省企业降低用电成本超过200亿元,降成本取得实效。六是西电东送横空出世百倍增。外送通道能力达到3240万千瓦,比1993年增长125倍。年送电量从5.4亿千瓦时到1380亿千瓦时,增长了250多倍,西电东送电量已接近省内用电量。
回顾电力行业发展的40年,让所有人看到,正是持续不断的电力全方位改革给电力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和活力,云南电力才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三、面向未来,以改革促发展,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
在电力发展上,云南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是中国能源大省,世界级的水电资源非常丰富,全省水电资源蕴藏量达1.04亿千瓦,已开发装机突破6200万千瓦,居全国第2位。风电光伏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富集。可支撑火电的煤炭资源储量居南方省区第二位,煤炭资源的绿色化大有可为。以电力为基础的能源产业已成为全省仅次于烟草的第二支柱产业,在全省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对GDP的贡献逐年提升,清洁能源资源优势更是云南实现绿色发展的底气所在。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提出做强做优云南能源产业,把能源作为云南2018年培育七大新动能的第一新动能,发挥水电为代表的绿色能源突出优势,把绿色能源产业打造成云南省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力争到2020年,能源产业成为云南第一大支柱产业。今年初又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牌,其核心要义将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不仅仅当作基础条件支撑经济发展,而且当作保护生态的需要,更当作云南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目前云南已经是全国第二大水电省、第六大电力装机省的基础上,开发建设三江干流水电资源,努力建设金沙江下游、金沙江中游、澜沧江中下游和澜沧江上游4个绿色电源带,成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加强省内电网、西电东送通道、境外输电项目建设,拓展省内外和境外电力市场。更重要的是用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产业转移契机,大力发展水电铝材一体化、水电硅材一体化,培育两个千亿级产值的清洁载能产业,提高水电等可再生能源附加值;实施弯道超车,抢抓新能源汽车爆发的稍纵即逝的机会,协调布局发展电机、电池、电控三大主力产品,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随着水电为主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培育的清洁载能产业,我省的完整的重塑产业格局的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将展现在世人面前,为云南的跨越发展奔小康、为云南建设为最美丽省份作出更大的贡献。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关于做强做优能源产业的意见,云南能源正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能源由资源开发型向市场开拓型转变、由扩大规模向调整结构转变、由单一型产业向综合型产业转变,统筹平衡能源供需、时空布局、品种开发利用,加快建设干流水电基地,加强省内电网、西电东送通道、境外输电项目建设,拓展省内外和境外电力市场,统筹推进煤炭发展,推进石油炼化一体化,加快天然气利用,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延展能源产业链,全产业链全环节打造“绿色能源牌”,建成国家重要水电基地、石油炼化基地及国际能源枢纽,把云南省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预计到2020年,全省能源产业完成增加值1400亿元以上,成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全省总装机1亿千瓦,省内用电量2600亿千瓦时;协议外送电量1180亿千瓦时。到2025年,能源产业完成增加值2400亿元,第一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夯实。全省总装机1.1亿千瓦,可发电量4600亿千瓦时左右;省内用电量3100亿千瓦时;外送电量超过1500亿千瓦时。
未来,我们主要从4个方面做强电力产业,全力打造“绿色能源牌”。一是稳步推进清洁水电开发建设。继续强化水电基地建设,建成投产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等水电站;开工建设金沙江上游旭龙、奔子栏水电站;“十四五”建设澜沧江上游古水、托巴电站,下游橄榄坝航电枢纽等水电站。到2025年,金沙江、澜沧江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全面建成。二是统筹推进水电、火电、新能源发展,解决水电丰枯矛盾。科学有序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统筹好“水火风光”电的关系,抓紧研究蓄能电站等问题。稳定火电装机水平,确保电煤供应,提振市场预期,释放存量火电产能,让火电在市场需求中浴火重生。借助互联网+等技术发展“智慧”风电、光伏发电,配合储能等新技术,助力枯期供电保障。三是加快电网建设。加快推进昆柳龙±800千伏特高压多端直流输电工程等外送通道建设;配合电站所在地地方经济及移民发展、脱贫攻坚,以共享利益和效率最大化为原则,推动白鹤滩电力电量科学配置,适时推进白鹤滩水电站送出、云贵水火互济。加快水电铝材一体化等清洁载能产业配套电网建设,积极开展增量配网项目。实施500千伏省内骨干电网建设项目、城市配网建设和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抓好27个深度贫困县、易地扶贫搬迁等配套电网建设。四是加快培育省内市场,稳步拓展省外电力市场,努力拓展境外市场。加大省内产业培育,重点助推水电铝材、水电硅材、电动汽车等绿色载能产业发展,引进和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区块链算力中心、云计算中心等新兴用电,大幅提高自用电比例和工业用电量;扩大城乡居民用电量,深挖农村用电潜力。巩固西电东送市场,合理确定云电送粤、云电送桂增送规模,统筹平衡省内自用电与向省外送电。扩大对越南、缅甸电力贸易,拓展境外电力市场。
宏图已绘就,要将这美丽的愿景变成现实,需要我们继续持之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在过程中,难免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电力市场怎么更好地建设?如何更大范围内实现云南省清洁电力的优化配置?这些问题,恰好也是电力体制改革新阶段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
回顾过去40年,改革开放这一时代之音,经历了从“惑”到“不惑”的考验,而“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也成为创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和最强者。为促进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打好“绿色能源牌”,我们必须坚定以改革促发展的理念。当前,全面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从推进任务来看,市场建设、输配电价、配售电改革仍是重点;从发展目标来看,将着力构建配置充分、运行高效、清洁低碳、灵活互动、平稳有序的市场体系。未来,电力体制改革将更多触及深层次问题,艰巨性和复杂性将更加突出;电力行业发展可能遇到更大挑战,但只要坚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意志,将改革进行到底,用改革推动发展,电力行业一定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宗霞:
感谢李勤总工的发布。下面,请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公室杨新红处长发布新闻。
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公室党组成员、行业监管处处长 杨新红:
各位同仁,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参加今天的发布会,有机会和各位一起回顾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云南电力工业的光辉发展历程。刚才省能源局的李总全面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电力工业发展改革的坎坷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关电力企业也将进一步详细介绍四十年来云南电力工业大踏步跨越式发展的非凡成就。按照安排,请允许我结合电力监管工作简要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公室,前身是2005年12月1日组建的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昆明监管办,是国家能源局派驻云南的能源监管机构,依法律法规授权和国家能源局指令履行辖区内电力、油气等能源领域相关监管职责。13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国家电监会、国家能源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友邻部门、州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全行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严格依法依规履行电力监管职责,积极有效维护电力市场正常运行秩序和群众用电权益,深度参与和见证了云南电力工业改革开放和蓬勃发展的光辉历程。鉴于时间关系,下面我仅就电力安全监管、电力市场监管和电力普遍服务监管三个方面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推动电力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实现电力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电力安全生产是整个安全生产大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到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的关键环节。电力生产能不能始终安全有序进行,电力供应是否安全稳定可靠,某种程度上是决定全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安全运行和良好秩序的基础性因素。从原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到国家能源局,一直把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央安全生产工作大政方针,牢牢把好电力生产安全监督关作为首要工作任务来抓,做了大量工作。作为一个专业性极强、技术要求很高的领域,云南电力安全监管从无到有,逐步构建起了一个制度比较健全、运行比较规范、效能比较突出、能够充分协调各方形成合力的监管工作体系。十多年来,云南电力行业各相关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群策群力,高效协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电力安全监管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管控能力显著增强,为实现全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牢固可靠的安全生产基础。从2005年到现在,云南电力装机已经增加了4倍,总量已接近9400万千瓦。在这种大踏步向前发展的背景下,云南电力系统实现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平稳向好,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电力安全生产事故,未发生有较大负面影响的不安全事件。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2013-2017)与前五年(2008-2012)相比,全省电力安全生产事故总起数下降了38.10%,死亡总人数下降66.67%。其中,较大事故总起数下降了83.33%,死亡总人数下降了90.91%,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
13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主动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沟通联系,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构建了完善的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体系,电力安全监管合力逐步形成。全省电力企事业单位努力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
在监管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云南省电力安全生产委员会统筹部署、协调各方的关键作用,努力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以迎峰度夏防洪度汛督查、迎峰度冬督查、重大活动保电督查、电网安全风险专项管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监管警示约谈、挂牌督办、主体责任履行考核等重大专项监管和重点监管制度为抓手,扎实开展电网安全风险管控、水电站安全度汛、电力建设工程安全施工和电力工控系统安全防护监管等重点工作,确保全系统长期安全稳定有序运行。另一方面,我们通过督促电力企业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强化预案编制管理和评审备案,有序开展预案演练和滚动修编,努力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大力加强电力企业专业应急抢修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应急经费保障,落实应急物资装备,有效提升极端情况下的电力应急处置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电力行业组建了类别完善、遍布全省的专业电力应急队伍1000余支,编制各类应急预案2500余份,开展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4700余次,参加演练人员共达9万余人次。各级电力企业累计投入应急资金9亿余元,储备应急发电机3800余台、应急发电车147台、还有大量照明装备、导线、金具、临时食宿装备等应急物资,有效处置应对5级以上地震14次,冬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局部地区山体滑坡泥石流等10余次,每次都能做到响应迅速,措施扎实,保障有力,屡屡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二、加强市场监管,推动市场建设,切实维护和规范云南电力市场正常运行秩序
从2002年国家启动第一轮电力体制改革、2015年启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到现在,电力市场一直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中的核心词汇。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强电力市场监管、维护电力市场正常运行秩序一直是我们的核心职责之一。13年来,我们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监管为民”理念,遵循公开、公正和效率原则,以提高能源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严把市场准入关,协同各方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同时强化电力交易市场监管,着力规范市场运行秩序,依法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严格电力市场准入管理,依法依规守好市场入口。目前,全省有持证经营电站1221座,输供配电企业130家,各级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市场主体379家。同时,省外来滇承装(修、试)电力设施企业管理进一步规范有序,全省电力承装(修、试)市场不断成长壮大,运行逐步规范。
二是以电能交易合同(协议)备案制度、电力调度交易信息报送与披露制度、厂网联席会议制度、监管约谈约访制度、电力交易与市场秩序监管报告制度为核心的“五项制度”得到认真落实并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多年来全省电能交易合同(协议)实现100%备案,电力调度交易信息能够按规定多渠道及时披露,厂网联席会议制度也成为了厂网之间沟通市场信息、解决矛盾分歧的有效途径。同时,认真做好新建机组商转工作,积极协调解决电力争议纠纷,为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是积极参与、努力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按照原国家电监会、国家能源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办一直致力于参与和推动云南电力体制改革相关工作。2010年,牵头拟定并经省政府批准出台了《云南省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努力推进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工作。2014年,积极协调、推动景洪电站与云铝开展大用户直购电试点。2015年,积极承担责任,牵头起草了全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云南电力体制改革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8月25日,全国首个电网企业相对控股的电力交易平台——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和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等电力市场参与方和第三方代表组成的市场议事协调机构——云南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在昆明成立,这是云南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云南电力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截至2018年11月底,云南电力市场注册交易主体达6850余家,同比增加1200余家,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发电主体380余家,装机占比超过75%;电力用户6350余家;售电公司超过115家),预计全年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可达850亿千瓦时,占省内售电量的60%左右,远高于全国23.3%的水平;电厂侧平均成交价0.18元/千瓦时左右,用户侧平均成交价0.33元/千瓦时左右,为用电行业降低了巨量成本,促进了云南主要行业开工率由年初的42%上升至61%以上,为云南稳增长、调结构、降成本,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积极推动增量配网改革。我们和省级有关部门一起认真落实改革工作任务,推动全省17个增量配网项目加快项目进度,尽快具备许可条件并对符合条件的保山工贸园区配售电有限公司、昆明配售电有限公司、永平建达配售电有限公司等3家不同类型的增量配网企业颁发了配电电力业务许可证,全力推动云南增量配网改革项目落地实施。
三、加强供电监管,推进电力普遍服务和用户“获得电力”优质服务,保障人民群众满意用电
云南电力工业的深化改革与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和各行各业的用电需要,不断提升电力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十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以供电监管为抓手,持续推进电力普遍服务、“获得电力”优质服务、群众投诉举报接处等重点工作,着力规范供电企业行为,着力保障群众用能权益,着力优化云南电力营商环境,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用电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一是持续多年开展电力用户受电工程“三指定”专项治理工作,抓好现场核查、重点排查、整改复查的关键环节,努力消除市场壁垒和市场歧视,有效增强了供电企业依法经营意识,全省用电客户工程市场的开放度得到大幅提高,非电网相关承装(修、试)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大幅上升。
二是深入开展用户“获得电力”优质服务情况重点综合监管,促进云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深入开展居民用电服务质量专项监管、居民保障性安居工程电力供应与服务专项监管、解决无电地区和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专项监管等,督促供电企业扎实做好保障性住房供配电工程和物业弃管居民小区供电服务工作,2012年提前三年解决云南省无电地区和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实现了户户通电。深入实施农村“两率”(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监管工作,组织完成全省十六州市供电企业农村供电可靠率和农村居民用户受电端电压合格率分类指标编制及电压监测点设置,全省“三农”用电服务水平持续提高。13年来,全省配电网建设不断加强,城乡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稳步提升,电力抢修服务到达现场平均时间、业扩报装业务办结平均时限、恢复供电时间、用户交费平均等待时间、投诉举报处理时间等均实现大幅降低。截至目前,云南电网公司供电区域高压用户报装申请资料已经由之前的41种减至10种,低压非居民用户报装申请资料由之前的13种减至2种,居民用户报装申请资料由之前的5种减至2种。从接电时间看,低压居民用户报装接电平均时间已压缩到5.8天,低压非居民用户压缩到8.5天,高压单电源用户压缩到14.9天,高压双电源用户压缩到48.2天,低于国家能源局要求时间9%-60%不等。
三是切实加大群众用电投诉举报接处工作,全力维护群众合法用电权益。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实施重点督办,运用约谈警示、行政处罚等手段,及时妥善解决群众用电困难,努力做到群众用电诉求事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用电满意度。
鉴于时间关系,我就简要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宗霞:
感谢杨处长的发布。下面,请云南电网公司薛武董事长发布新闻。
云南电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薛武: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云南电网公司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云南电力工业跨越式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的40年。40年来,云南电力工业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南方电网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云南电力先行先试、砥砺奋进,不断谱写着改革腾飞的新篇章。
一、充分发挥基础产业支撑作用,全力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云南全省发电装机只有130万千瓦。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云南电力的高速发展令人惊叹,截至2018年11月底,全省发电装机超过9300万千瓦,是改革开放之初的70多倍,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占比超过82.7%,在全国遥遥领先。
与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节节攀升相匹配的是云南电网的跨越式发展。1985年底,以滇中(昆明)为中心形成了统一的220千伏云南电网。1993年,云南电网首次迈入500千伏高压、超高压电网行列,并实现了与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区电网的互联互通。2008年底,云南220千伏及以上骨干电网已覆盖全省所有16个地州(市)。“十二五”以来,云南电网公司完成电网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达到1061亿元,年均投资133亿元,已建成“三支撑一中心”(滇西北、滇东北、滇西南三个电源基地、一个滇中负荷中心)的500千伏主网架大格局。坚强的电网结构、可靠的电力供应,为云南省经济社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电力支撑,40年来,云南电网公司省内售电量大幅提升,从1978年的41亿千瓦时提升到2018年的135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9.1%;云南省全社会用电量从1978年的68亿千瓦时提升到2018年的1682亿千瓦时,年均增长8.35%。
“十二五”以来,云南省电力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目前电力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烟草产业。目前,云南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和电能交换枢纽,以电力为基础的能源产业已成为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彰显。
二、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人民美好生活,让电网发展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云南从1997年正式启动“村村通”工程,到1998年开始的“两改一同价”工作,再到1999年开始的农村电网改造,以及2003年开始的大规模城乡电网改造,一直到2012年实现全省“户户通电”,改革开放40年来,从让人民“用上电”到“用好电”,云南电网公司始终把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改善民生、服务三农等方面积极作为,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电网公司不断加快农网改造升级步伐,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乡村户均配变容量都大幅提高,客户可感知的年平均停电时间由2012年的50小时以上下降至去年的22小时,降幅将近60%,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生活用电得到较好保障。
在推动全省能源结构优化,构建绿色消费模式方面,云南电网公司充分发挥云南省清洁能源优势,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要求,大力实施“以电代柴”“以电代煤”居民电能替代政策,推出全国首个居民用电优惠套餐,减少柴薪和煤炭等一次能源消耗,共同打赢蓝天保卫战。
在电力服务提档升级方面,云南电网公司始终坚持构建客户全方位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积极推进营销管理、技术和服务创新,切实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的用电需求。持续强化客户投诉管控,成立省级客户服务中心,实现95598全业务省级集中,为全省客户提供了统一的客服热线。加强12398投诉管理及考核,不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促进2018年1—11月份12398投诉大幅下降,降幅达53%,投诉绝对数排在全国后10位。不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将业扩报装手续精简到2—3个环节,将业扩投资界面延伸至客户红线。在云南省十大公共服务行业公众满意度调查中实现“八连冠”,服务工作得到客户普遍认可。
三、发挥电力资源优势,助力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
电力产业是云南能源产业的优势所在,其得天独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为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牌”奠定了坚实基础。云南电网公司作为驻滇央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做强做优能源产业决策部署,全力当好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的主力军,切实推动云南绿色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带动云南水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作为西电东送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省份,自1993年云南向广东送电以来,经过25年的发展,云南已建成8条西电东送直流大通道,相当于8条通往东部的“电力高铁”,送电能力从1993年的25万千瓦提高到目前的3115万千瓦,占南方电网西电东送总送电能力的60%以上,成为南方电网西电东送当之无愧的主力军。2016年,云南西电东送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首次超过省内售电量。2017年,云南省西电东送电量达1242亿千瓦时,占南方电网西电东送总电量的61%。2018年,云南省西电东送电量预计将达13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近11%。截至目前,云南已累计向广东、广西输送电量超过8000亿千瓦时,极大带动了省内电力工业的发展,有效缓解了云南电力供需矛盾,促进了节能减排和东西部协调发展。
预计到2030年,云南清洁能源总装机将达到1.3亿千瓦,最大电力外送能力将超过5000万千瓦,云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西电东送能源基地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四、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充分发挥好电力行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作为全国首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以及国家首批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省份,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各项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许多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方面,标志性的工作就是搭建了公开透明、功能完善、相对独立的交易服务平台——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成立以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积极落实国家电力体制改革要求,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2014年至今,云南省发电企业和用户通过市场化交易电量超过250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占比、省内市场化率全国名列前茅,市场化交易为工业企业降低用电成本超过300亿元,有效促进了云南实体经济的发展。在输配电价改革方面,从2016—2018年输配电价核定来看,我们电网环节最大程度挖潜并降低了企业用电成本,目前云南平均输配电价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在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方面,云南电网公司在省能源局的指导下,以开放、合作、共赢的态度,积极主动参与增量配电业务改革。
电网处于发、供、用的中间环节,是电力行业中联系上下游、协调相关方的桥梁纽带。在国家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电网企业从集电力输送、统购统销、调度交易为一体的行业主导者,转换成为主要从事电网投资运行、电力传输配送的平台提供商,从公共政策实施载体变为市场参与者之一。作为南方电网旗下服务云南、从事电力基础保障工作的省级电网企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好电网在整个电力行业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认真执行国家和云南电力发展政策,与电力行业有关各方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共同促进电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谢谢大家!
宗霞:
感谢薛董事长的发布。下面,请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袁湘华董事长发布新闻。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袁湘华: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参加云南省电力改革发展40年新闻发布会,并代表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就相关情况进行发布。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我国全面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97年,国家实施以政企分开为标志的电力体制改革,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和原国家电力公司、云南省发改委等有关政府部门、云南省电力局(电力公司)的共同推动下,公司前身——云南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于2000年10月27日正式挂牌成立。公司是由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和管理的大型流域水电企业,主要从事澜沧江流域及周边地区水电资源的开发和运营,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经济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并拥有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和大规模水电站集群运营管理丰富经验。截至目前,公司总装机容量2499.28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2097.4万千瓦,占云南水电统调的40%;火电装机360万千瓦,占云南火电统调30%;在建、筹建装机规模超1000万千瓦,保持了“运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态势,并成功实现上市。公司已发展成为南方电网及湄公河次区域最大的清洁能源发电企业、云南省培育电力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和西电东送的骨干企业。
(一)始终致力于云南澜沧江水电开发
公司紧紧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云南省“三个定位”重要思想,本着“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原则,对澜沧江流域实施整体开发。其中:以小湾、糯扎渡为主的澜沧江中下游段规划“两库八级”,基本开发完毕;澜沧江上游云南段规划“七级”开发,除古水、托巴外,其余项目于明年内实现全部投产;澜沧江上游西藏段规划“一库八级”,目前各梯级电站的前期工作全面展开。公司运营装机容量较2005年末的125万千瓦增长20倍;年发电量从2005年的66.5亿千瓦时增至2017年的732.1亿千瓦时,增长11倍。2010年,装机420万千瓦的小湾水电站提前两年投产发电,其中4号机被授予“全国水电装机突破2亿千瓦标志性机组”。2012年,装机585万千瓦的云南省内最大水电站糯扎渡水电站投产发电。今年,以黄登2号机投产为标志,公司水电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为国家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绿色发展以及云南省打造能源支柱产业、绿色能源牌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积极支持云南电力改革发展
近几年,公司保持着年均150亿元以上的基建投资,占全省电力建设投资的20%左右,并累计实现省内投资超过1500亿元,累计上缴税费316.8亿元、水资源费以及库区维护基金81.6亿元,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入增加做出了巨大贡献。2014至2017年间,公司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合计让利超65亿元,为稳定省内工业生产、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增量配售业务发展、综合能源服务转型方面,公司参股的云南滇中新区等配售电公司正式运行,增量配电网业务取得实质性突破。同时,公司坚持秉承开放、互补、互容原则,加速向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转型;公司下属的能源销售公司已实现独立运作,并与15家用户、11家售电公司、11家发电企业开展合作。
(三)大力实施科技及管理创新
公司以国家重大项目为依托,以科技成果应用为基点,在坝工技术上实现多项重要突破。小湾水电站最大坝高294.5m,开创性地解决了700m级高边坡开挖加固等关键技术难题,将中国混凝土双曲拱坝技术推向世界巅峰;糯扎渡水电站最大坝高261.5m,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高心墙堆石坝,电站成功应用数字大坝信息管理系统,使我国堆石坝筑坝技术水平迈上新的台阶;黄登水电站最大坝高203m,是世界最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大坝渗漏量等指标创造了世界同类工程最好记录。公司相继涌现出一批精品工程:小湾、龙开口水电站分别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小湾、糯扎渡水电站分别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和国际里程碑工程奖。成功建成世界首创、中国原创,并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景洪水力式升船机,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流域集中控制、联合梯级调度方面,公司集控运营装机容量达1577万千瓦,通过流域联合调蓄可减少全网弃水电量超过200亿千瓦时,实现防洪、供水和发电效益最大化,大幅改善南方区域电力供应结构,有效缓解长期存在的丰余枯缺矛盾。
(四)始终坚持作脱贫攻坚的表率
公司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构建和谐,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方针,全力做好移民工作。功果桥水电站顺利通过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竣工验收,是全国第一座在主干河流上全面执行国务院471号令并通过验收的大型水电工程。截止2018年8月,公司累计完成移民搬迁安置约10万人,完成移民资金约435亿元。结合云南公路总体规划,投资54.4亿元建设云龙县至德钦县全长480公里的澜沧江沿江公路;投资1.4亿元新建横跨凤庆和南涧的漭衔渡大桥,解决了流域电站周边百姓的突出困难和民生问题。
公司先后启动两轮“百千万工程”,共投入2.3亿元,惠及范围涉及云南迪庆等10个州(市)25个县(市)。公司挂联帮扶临沧市云县栗树乡大田山村127户50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已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22.55万元,目前该村已顺利通过脱贫攻坚省级考核验收。另外,按照华能集团与云南省签订的《帮扶拉祜族、佤族脱贫攻坚协议》,从2016~2019年,公司每年捐资5亿元,共计20亿元,对口帮扶云南省普洱市、临沧市等县区的拉祜族、佤族聚居区脱贫攻坚,截至2017年底,公司帮扶的聚居区退出贫困65个村,实现脱贫6.01万人。
(五)始终坚持作保护环境的表率
公司贯彻“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方针,取消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果念梯级,将乌弄龙电站正常蓄水位从高程1943m降低到1906m,有效保护了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世界自然遗产地。
在澜沧江中下游,糯扎渡水电站建成“两站一园”(珍稀动物拯救站、珍稀鱼类增殖站和珍稀植保护物园),并对11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群落进行迁地保护;建成糯扎渡等四个人工鱼类增殖放流站,成功繁殖巨魾等10余种保护土著鱼类,获得多项专利和科技进步奖。小湾、功果桥、糯扎渡电站先后获得水利部授予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称号。
(六)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
公司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2009年,装机60万千瓦的缅甸瑞丽江一级电站全部建成投产,构建了我国第一个境外大型水电BOT 项目合作模式,开创了水电项目境外建设及运营管理方面的多项先河。今年10月份,装机40万千瓦、亚洲第一长坝、柬埔寨最大的水电工程—华能桑河二级水电站全部投产发电,年发电量将占柬埔寨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5以上,并实现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中国技术+中国设备+中国管理”的“走出去”,成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又一典范。
澜沧江公司应改革开放而生,作为云南电力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见证者和直接受益者,也成为印证国家改革开放、云南电力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生动实践。公司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国家坚定的改革开放政策、正确的能源发展战略;得益于云南省推动跨越式发展、打造能源支柱产业的科学部署;得益于华能集团坚定的清洁能源结构调整战略。同时,离不开云南省委、省政府、省发改委、能源局、工信委等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南方电网以及华能集团的指导和关心,离不开各位电力老前辈、云南电网、各位专家、各股东方以及用户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也离不开广大水电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是历任澜沧江公司领导和全体员工努力拼搏的结果。
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政策、云南省绿色能源战略部署,再接再厉,开拓进取,努力创建世界一流水电企业,为促进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云南省经济社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宗霞:
感谢袁湘华董事长的发布。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
中国电力报记者:
作为中国电力报对口联系云南的记者,从2008年的抗冰、2010年的抗旱、2012年的“户户通电”以及2014年的鲁甸“8·03”抗震保电,我整整跟踪、关注了云南10年。作为一名电力行业记者,可以说既是云南电力改革发展的见证者,又是亲历者。近期我在云南采访脱贫攻坚时,最深切的感受就是云南电网扶贫真正做到了“倾我所能,尽我所有”。请问云南电网公司近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两年,还将采取哪些措施,助力云南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薛武:
感谢这位中国电力报的记者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关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增强群众获得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云南电网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云南省委、省政府和南方电网公司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积极关注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直过民族、“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人民,以满足贫困地区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为出发点,让人民群众不仅“用上电”,更要“用好电”。
2013年至2017年期间,云南电网公司累计投入272亿元用于开展农网建设,极大地夯实了广大农村地区电网硬件基础。2018年,云南电网公司在83个贫困县投资48.68亿元改造升级农村电网。其中,在26个深度贫困县计划投资21.3亿元。针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云南电网公司主动开辟电网建设“绿色通道”,确保配套电网建设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建成”,保证“易地扶贫搬迁到哪里,电力配套供应就保障到哪里”。2018年以来,云南电网公司投资6亿元用于满足易地扶贫搬迁脱贫的电力需求,截至今年11月底,已建成通电7.1万户,全年预计建成通电7.61万户。自2016年至今,云南电网公司已经累计实现易地扶贫搬迁通电20.8万户,惠及80.1万人。
目前,在云南电网公司供电范围内,贫困人口已全部通生活用电。去年9月,我们已经全面实现了国家安排实施的全省17697个自然村100%通动力电,今年,我们对供电辖区开展了逐一排查,并形成未通动力电的自然村清单,计划今年全面实现全省自然村通动力电。另外,对供电辖区内约28万“低保户”“五保户”,云南电网实行每月15千瓦时的电费减免政策,自2016至今,累计减免电费7700余万元,有力保障了社保兜底脱贫人口的基本用电需求。
在定点扶贫方面,2011年以来,云南电网公司累计投入定点扶贫资金5734.6万元,派出驻村干部197名,为挂钩扶贫的202个扶贫村、18732户贫困户、71956名贫困人口加快发展与如期脱贫提供有力支持。云南电网公司还将持续深入开展教育扶贫。以电力学校为平台,2015年至2017年,招收贫困地区应届高中毕业生418名,其中2015级184名定向生已顺利毕业,并到县级供电企业工作,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帮扶目标。通过联合昆明理工大学开展“订单班”培养模式,截至目前,共培养了179名优秀人才,毕业后分配到贫困地区县级供电企业工作。2017~2018年,云南电网连续在维西县举办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864名农村人员获得装表接电工初级工职业资格。
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云南电网公司将始终以满足贫困地区和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为着力点,统筹推进行业扶贫和定点扶贫,扎实推进易地搬迁配套电网、贫困村通动力电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脱贫攻坚的稳定电力保障网,着力打好产业扶贫“组合拳”,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全力以赴助力云南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新闻社记者:
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全面开展了用户“获得电力”优质服务情况重点综合监管工作,请问云南能源监管办在这方面作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杨新红:
按照国家能源局统一部署,结合云南实际,我办细化工作内容、组织形式和相关要求,制定印发实施云南实施方案,督促供电企业进一步精简环节、压缩时限、降低成本、提升可靠性和电费透明度,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电便利性、满意率和获得感。
我们制定实施《云南省用电报装信息报送制度》,动态掌握全省相关基础信息和数据,对4120个已送电的高压新装及增容项目、1988个小微企业办电业务项目、424个完成施工许可的住宅类和工业类建设施工基建用电(含临时接电)项目的办理时长、收费金额等进行认真梳理总结,重点对1163个办理时间超时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督促相关供电企业正视差距,努力提升工作效率。
我办以施工(临时)用电报装为切入点,以12398能源监管投诉举报热线反映问题为线索,严肃查处限制、拖延用户报装接入系统、向用户加收不合理费用或变相提高用户接电成本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采取明察暗访、座谈了解、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深入边疆少数民族用电群众、深入小微企业作坊商铺、深入供电企业基层一线,对普遍存在的办电超时限、信息公开不完善等共性问题及时提出监管意见,持续督促全省“获得电力”优质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切实优化云南用电营商环境。
截至目前,云南省“获得电力”优质服务综合监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概而言之为“简”“便”“省”。
一是“简”。云南电网企业主动适应新标准新要求,通过精简业扩报装资料、优化业扩业务流程、缩短投产通电时间等措施,将低压非居民接电平均时间压缩到11天内,高压单电源客户压缩到80天内。高压全业务时限缩短9个工作日,低压和居民全业务时限缩短2个工作日。同时持续精简用户申请资料,将高压客户申请资料由之前的41种减至10种,低压非居民客户由之前的13种减至2种,居民客户由之前的5种减至2种,有力提升了办电效率。
二是“便”。云南电网企业积极推行“一口对外、一证受理、一站式服务”,各级供电企业持续提升“互联网+”营销服务能力,推广网上营业厅、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多种业扩报装渠道,不断提升线上办电、移动作业、用户档案电子化水平,实现业务流转在线化、透明化,使用户办电更省力、更省事,基本达到居民办电“零上门”,高压用户、小微企业办电“最多跑一次”的既定目标。
三是“省”。云南电网企业进一步提升业扩投资界面延伸比例,在低压用户接电全免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增量配网试点等区域的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广大用户红线延伸工作,多措并举,切实降低各类电力用户用电成本。目前,云南电网已计划投资7.6亿元推进业扩投资界面延伸至客户红线,截至2018年10月末,累计业扩投资界面延伸投资额3.76亿元,同比增加63%。另一方面,云南电网企业认真执行取消临时接电费政策,截至10月末清退临时接电费12.49亿元;持续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今年以来四次降价后每千瓦时平均降低6.75分,截至10月累计减免用户电费约3.00亿元。
云南日报记者:
我想问一下能源局的李总工,云南是电力大省,怎么样通过电力体制改革促进电力消纳利用?
李勤:
谢谢记者朋友们对云南电力的关心和支持。云南的水电有丰余枯缺的秉性,在一定的时间我们出现电力的富余。传统方式电价由政府定,把富余的电力用出去有很多困难。通过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我们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云南省从2014年就开始搞汛期富余水电市场化消纳,让供需方商量富余电力的电价。那时候全国新一轮的改革还没有开始,云南先行先试,根据供需的形势,电价降下来鼓励用户消纳。2015年,国家的文件出台,2016年,云南正式成立交易中心,形成了完整的交易规则,采取鼓励更多企业参与、降低汛期最低限价、增量不限价等措施消纳汛期富余电力。目前,我们正在研究促进解决汛期富余电力、提高水电利用效率的新政策,如果新政策能落地,会鼓励更多用户积极消纳水电。谢谢!
云南网记者:
请问华能澜沧江袁湘华董事长,作为云南省最大的水电企业,你们将如何继续履行央企责任,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袁湘华:
你好,一直以来,公司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努力把云南水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大水电开发投资力度。公司成立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0亿元,截止2017年底,累计上交税收296.48亿元、水资源费36.37亿元、库区维护基金34.84亿元;缴纳提前关停火电机组补偿费1.6亿元;缴纳阶段性特殊电价扶持费8018万元;缴纳临时电价补助(2012至2013年)3.07亿元;缴纳小湾价调基金(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4.52亿元,极大地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水电开发不仅拉动了澜沧江流域各县市GDP增长、为地方提供稳定税费支撑,还有力推动了地方公路、桥梁、通讯、集镇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一座座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拉动了周边内需发展,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为当地建材、农副产品、交通运输和第三产业等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进步,促进电站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公司将秉承华能集团“三色公司”使命,坚持“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保护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共建一方和谐”五个一的发展理念,紧密结合云南实际,积极发挥驻滇央企的表率作用,进一步团结和动员更多力量,以更强的政治自觉、更大的责任担当和更实的工作措施,履行央企责任,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谢谢!
南方电网报记者:
请问薛武董事长,云南电网公司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如何践行新的发展理念,采取哪些具体举措,促进云南绿色能源的发展和消纳,助力云南把绿色能源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薛武:
今年,阮成发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其中“绿色能源”作为第一张牌,将成为支撑云南省经济增长的第一动能。
云南电网公司在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能源牌”方面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支持省内清洁载能产业的发展,切实做好水电铝材一体化、水电硅材一体化产业的电力保障,推动云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做好电能替代工作,大力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做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云南省清洁电动汽车的推广使用。三是落实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进一步创新举措,努力增加西电东送电量,最大限度消纳云南清洁能源。云南的清洁能源中,水电的主要特点是65%的发电量都集中在汛期,即6至10月。在此期间用电量最高的是南方地区,特别是广东,夏天空调负荷很高,用电曲线和云南省的水力发电特性正好吻合,所以要真正有效减少弃水,要加大省内清洁载能产业的发展,继续推进西电东送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加西电东送的电量,这样才能让开发出来的水电,包括相继投产的乌东德、白鹤滩等水电站的电量充分消纳,从而进一步打好云南的“绿色能源牌”,把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成为云南最重要的一个支柱产业。
宗霞:
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几位领导的发布和细致解答,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热情参与。
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电力工业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电力行业大胆改革、砥砺奋进,为云南省全面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推动云南省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重要支撑。希望新闻记者朋友们深入报道好今天的发布会,宣传好云南省电力改革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全省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光临!
下一篇: 新型材料让超级电容器装得多、充得快